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 - 自由软件运动能长久发展下去吗?(中)

自由软件运动能长久发展下去吗?(中)



         三、开放源码的由来与自由软件发展状况
    Linux的发展与自由软件是分不开的,而从上一节二中可知,开放源码与自由软件是密不可分的。要清楚开放源码的由来,就有必要先了解自由软件运动的发展历史。

    3.1自由软件的发展历史
    1)1968年,ARPANET建立。
    ARPANET是第一个横跨美国的高速网络。由美国国防部出资兴建的一个实验性质的数字通讯网络。它逐渐成长成联系各个大学、国防部承包商及研究机构的大网络。各地研究人员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与灵活性交流信息,超高效率的合作模式导致科技的突飞猛进。
    虽然ARPANET的设计目的是使研究人员在合作一个项目时可以共享代码和信息,但是它也成为了自由软件可行性的一个展示。
    ARPANET的建立也奠定了现今飞速发展的Internet的基础和先导。围绕Internet的故事实在太多了,这里不可能展开,但有一点请特别留意,自由软件运动的发展特别是我们本专题的主角Linux的发展,以及它所获得的今天的成功和明日的辉煌,都依赖于Internet。
    2)1969年,AT&T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Ken Thompson编写了UINX的第一个版本,这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整个七十年代,它都在免费传播。它迅速成为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很流行的系统。
    UINX的贡献非常之多,与本专题论述相关的几点是:第一,它是第一个成功突破操作系统必须用汇编语言来写的禁区,用高级语言C来编写并有较高的运行效率的系统。今天谈开发源码,所谓源码主要指的就是用C等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而不是汇编语言更不是二进制串。第二,在整个70年代UINX以免费形式传播,是今日“自由软件”运动的先驱。第三,基于UINX国际上制订了一系列标准,也是第一批围绕操作系统的国际标准,“开放”的理念在80年代大为盛行,始于UINX,而今日的开放源码更是继承和发挥了这一理念。最后,Linux及一批自由软件都是基于UINX及与之相关的实用程序(utility)发展而来的。
    UINX和C对于计算机、软件甚至整个工厂的发展贡献如此之大,以至Ken Thompson(UINX的第一位作者)和Dennis Ritchie(C语言的主要作者)是唯一获得图灵奖(人们把它誉为电脑界的诺贝尔奖)的两位工程师(其它的获奖者都是学者)。
    上述1968年和1969年所诞生的ARPANET和UINX奠定了Linux、自由软件运动和开放源码世界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基础。
    而笔者刚好在10年之后的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始年,作为“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从北京大学计算中心进入了中科院研究生院,一年后在仲萃豪导师的指导下,踏入了UINX大门。从此20年,与UINX休戚与共,特别是与中国“开放系统”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息息相关,直至1999年推出了力作——红旗Linux,进入了笔者人生新的转折点。
    3)1971年,开放源码的先驱Richard Stallman加入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专门研究免费软件的组织。作为Emacs文本编辑软件的开发者,他后来建立了GNU。
    4)1972年,TCP/IP协议提出,它成了Internet网络的基础。十年后,美国国防部为Internet命名,并要求其上的计算机都使用本协议。
    5)1979年,AT&T宣布使UINX商业化。加州大学伯克利的学生Eric Allman,开发了sendmail,今天Internet上75%的E-mail服务使用这个开放源码的程序来发送邮件。
    6)1983年,R.Stallman为反对软件所有权私有化建立了GNU计划来推进免费软件的发放。并开发了免费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开发工具。更重要的是GNU建立了“通用公共许可证(GPL)”即Copyleft,它成为了许多开放源码的软件所采用的模型。
    7)1987年,Andrew Tanenbaum开发了Minix。这是一个为PC、Mac、Amiga及Atari ST设计的UINX版本,同时带有完整的源码。在其推出后的两个月中,世界范围内就有超过40000的用户通过网络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新闻讨论组,无数的电子邮件在这个讨论组里反复讨论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为它添加这样或那样的功能。
    其实Minix系统从实用的角度讲并不算是一个具有使用价值的操作系统,而仅仅只是为用来说明几个操作系统中最基本概念而制作的一个模型而已。Tannebaum博士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创造了一个多么高明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而在于他将那些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最基本的概念合并到了一个独立的UINX系统中。而这个系统对于全世界以玩计算机为乐的发烧友们来说,却具有了相当深刻影响--Minix不仅能告诉你操作系统是什么,还能告诉你那是为什么,进而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了。
    T. Linus正是沿着这条路前进得最远的一个人。他通过自己的工作来进行试验,把Minix当做一种基础来开发一种新的系统。
    8)1989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Linus Torvalds为超越Minix发布了一个UINX的变种——Linux。三年后,Linux正式接受了GPL。今天全球大约已有2000万Linux用户。
    9)1993年,FreeBSD1.0发布。这个系统以BSD UNIX为基础,FreeBSD许可不需要开发者反馈任何东西。
    BDS的全名是Berkelery Software Distribution,意即(加州)伯克利软件发行版。它的特点非常之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发了一套内部支持ARPANET协议的软件,让UNIX可以轻松上网。在UNIX发展史上,一度AT&T UNIX与BSD UNIX分庭抗挣,最突出的例子是SUN Microsystems的SUN OS及Solaris就主要源于BSD UNIX,而其余公司的UINX则主要源于AT&T UNIX。不过到了1990年AT&T UNIX与BSD UNIX版本已难明显区分,因为彼此都采用了对方的新发明和新技术。
    原有的BSD UNIX是CA伯克利分校尝试用来重制完全免费的BSD UNIX,一些特别(但封闭)的开发团队生产出FreeBSD。其它与FreeBSD不同意见的就生产出不同版本的开放源码BSD UNIX,如:OpenBSD、NetBSD和BSDI等。
    10)1994年,Marc Ewing建立了Red Hat Linux,用以解决Linux易用性问题。Red Hat包含Linux、第三方软件、文档及初级技术支持,售价50美元。它迅速发展成为Linux的领先发行者。从此,各种发行版本问世,比较有名的还有:TurboLinux、Caldera OpenLinux、SUSE Linux、Corel Linux、Debain Linux、VA Linux、Slackware Linux等。
    11)1995年,Apache Group建立了一种新的Web服务器Apache,这种免费的Web服务器成为最流行的HTTP服务器。
    12)1997年,Eric S .Raymond发表了《大教堂和集市》的文章,对比了商业开发模型以及开放源代码开发模型,该文章成为了网景(Netscape)公司开办Mozilla.org的灵感之源。
    13)1998年,Netscape宣布Communicator5.0免费,并开放其源码。几个重要的软件厂商,包括CA、Corel、IBM、Informix、Interbase、Oracle及Sybase,宣布了支持Linux的计划。
    商业硬、软件厂商加入支持和开发Linux的阵营是1998年Linux世界的亮点和转折点。这表明Linux已从主要是黑客、学校、研究及兴趣者的圈子里走向了商业社会。与UNIX的发展有类似之处,一个系统要想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并对社会产生重大作用就是要得到社会主流的关注。在IT行业,这么多商业厂商关注Linux,表明Linux进入了商业应用,Linux的发展到了一个重大转折点。陷入反托拉斯诉讼的Microsoft引Linux为例说明其在操作系统方面没有垄断地位。不久,万圣节文档——一系列Microsoft内部讨论开放源码软件和Linux威胁的备忘录被泄露给了开放源码团体,并在Web上公布。
    14)1999年,Linux2.2发布,UNOME1.0发布,支持Linux的Red Hat 6.0发布,IBM及HP宣布支持Linux, Intel注资Linux。在COMDEX ’1999上一批厂家推出它们的Linux新版本或新的发展计划。
    Linux也在中国的有了发展:中文版TurboLinux、XtermLinux、BluePoint、COSIXLinux及红旗Linux等Linux操作系统发行版应运而生。
    15)2000年,IBM发表“全面拥抱Linux”战略, 成立了专门负责与Linux业界交流与合作的部门,硬软件产品全面采用Linux或支持Linux。Intel在IA-64体系结构中全面支持Linux。虽然,NASDAQ股市震荡,TurboLinux由于两个创建者的离开而对其商业运作有所影响外,全世界Linux界仍是一片兴旺。在中国,XtermLinux发布了类似于Windows的Linux安装界面Lindows, TurboLinux公司进军高端集群领域。BluePoint偏重于嵌入式系统开发,COSIXLinux新版本在网上发布,重点在于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而红旗Linux在COMDEX’ 2000/Beijing上推出其可用于并行处理的高性能Cluster服务器。6月15日继1999年推出ALPHA64位服务器中文红旗Linux 1.X版之后,又推出了UltraSPARC64位服务器中文红旗Linux1.0版。继而于8月4日推出具有全面支持互联网、全中文图形界面、符合国际化/本地化标准、处理2万多汉字、采用XIM协议的中文输入法、强大的商务办公套件和中文处理软件、上网娱乐等特色的桌面版红旗Linux 2.0。这一版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也是国际上第一套可以和MS Windows XX匹敌的台式机系统。
    3.2开放源码运动的现状
    3.2.1 Linux
    虽然“开放源码”这个术语直到1998年2月才由Eric Raymond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提出并启动了opensource.org这一网站,开始正式推进Linux的商业应用,但是GNU和自由软件基金会(FSF)则是分别在1984年和1985年就由Richard Stallman发起和建立的。
    GNU计划进行至1991年时,几乎完成了大部分的系统程序,但是缺少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就是核心(Kernel),当时撰写的核心是以卡内基大学(CMU)所研发的MACH作为GNU操作的核心技术,名为 “Hurd”,它是一种相当先进的设计,采用微核心(Micro Kernel)技术,比起传统的系统核心更容易移植到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微软的Windows NT也是采用这种架构)。Hurd越写越大,但也开始遇到一些问题,发现这个设计难以除错,就在这个同时Linus Torvalds写出了Linux的核心。其早期的版本禁止一切的商业行为,但在Linux快速成长之时,大家希望可以将其推广,甚至压制成CD-ROM,而FSF这边也认为可以看看是否有些什么可以跟GNU计划加在一起的地方,因此Linux开始以GPL的方式发布,也就成为后来的GNU/Linux(说到微核心和MACH,笔者与之打了10年的交道,我们的自主版权的操作系统COSIX V2.X就是以MACH微核心技术为模式,按POSIX国际标准来编写的,虽然基本成型,但几乎没在市场有什么影响,反而导致了我们转向Linux开发并推出了红旗Linux,其历史进程真有点象这里描述的Hurd)。Linux的出现抢走了人们的注意力。事实上Linux除了核心之外,大部分都是使用GNU的软件,然而除了FSF外,已没有多少人在意所使用的究竟是GNU还是Linux(FSF也并没有放弃对Hurd的持续研究,它除了设计先进外,能支援的机器也比Linux多,不完成实在非常可惜)。但早期的Linux仍只是一些研发部门、学校甚至黑客们的宠物。到了1998年情况发展产生了一个转折。
    可以说,1998年是Linux的“品牌认知年”。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国际上几个最著名的电脑软硬件企业,纷纷宣布在自己的产品上支持Linux。首先在这个领域形成规模化舆论攻势的是几个大型的数据库系统提供商。1998年5月份,前身为Borland公司的Inprise公司推出了Linux版本的Interbased 4.0,这是一个高性能的SQLServer,虽然小巧,但功能强劲。而仅仅只过了不到四个月,在9月14日,Inprise公司就又迫不及待地推出了Interbase 5.0 for Linux的商业版,因为其它数据库系统巨头的行动不允许它再迟缓了。
    1998年7月21日,Oracle决定向Linux平台的Oracle8提供正式技术支持,另外,Oracle还将Linux平台上开发Oracle的应用软件包,并将于1999年第一季度交货。
    1998年7月22日,Informix推出Linux版本的InformixSE。
    1998年9月27日,IBM和Sybase宣布支持Linux, IBM当时预计在98年年底完成DB2普通数据库(UniversallDatabase);Sybase则为Linux平台免费提供AdaptiveServerEnterprise(ASE),下载该软件的站点一度出现了阻塞。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1998年9月28日,Intel、Netscape向Linux主要套件发行商RedHat软件公司投资。
    更具喜剧色彩的是,微软公司在1998年中发布其Windows98的前几天,网络上的各大文件传输服务器(FTPServer)也经历了一次冲击,就连世界上最大的文件下载服务器(http://ftp.cdrom.com)在这时也常常由于达到了它的最大用户数而拒绝向后来的网络浏览者提供服务。这一切都是因为著名的操作系统Linux的一个发行版本DebianLinux2.0正式发布,如同Windows用户蜂拥购买Windows98一样,全世界的Linux用户正忙于从这些站点进行下载,因而造成了拥塞。
    一时间,Linux从一个在网络上徘徊多时的无免幽灵,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信息产业风云代表。只要是有关Linux的话题一出现在网络上,必然会被各大网站刊登在头条上。与此相配合的则是来自网络方面的大量评论文章,无论是类似信息产品销售推荐门户的cnet(http:www.cnet.com)还是象Yahoo(http://www.yahoo.com)这样的综合类门户网站,都开始在自己相关栏目里连篇累牍地讨论Linux的话题、探究众多厂家突然集体转向的原因。
    如此众多的企业开始将自己的产品乃至发展的命运押宝在Linux上,不是没有理由的感性冲动。事实上早在1998年年初,上面提到过的所有这些企业就已经在与Linux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接触,而来自Linux阵营的一些代表人物和企业也曾经与世界上最大的1000家大企业与大型软件企业,就Linux在这些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国际信息业的领袖企业如IBM、Compaq、Dell以及HP等都对在不同的场合表示要对Linux予以大力支持。而这种表态在当时其实还都仅仅只是一种姿态,因为根据当时调查的数据,从1996年至1997年,Linux在全球单位的销售量成长还仅仅只有20%,而其在整个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占有率也还远远不足以形成一种规模而独立存在。更坦白地说,就是还不足以与今天在电脑行业中的软件霸主,操作系统方面的巨无霸微软形成抗衡。因此,在此期间纷纷有所表示的众多企业中,虽然包括了重要的硬件厂商如IBM、Compaq、HP、Sun,数据库软件厂商如Oracle、Sybase与Infomix等,以及Linux的供应商如Redhat与Slackware等,但无论是在影响力上,还是在号召力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么多厂家把宝押在Linux上,除了直接的经济因素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因素呢?这一点只要略微回顾一下1998年世界IT行业发生的大事,我们就不难发现Linux的兴起与微软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
    1998年5月18日,美国联邦政府和20个州的地方法院联合起来,就反托拉斯法案正式向软件巨人微软公司提出诉讼。但是尽管有美国联邦政府出面要制裁微软,可是已经与微软打了多年欢喜冤家的各个美国信息产业巨头,他们自己比谁都明白:要想彻底摆平微软这头无敌的霸王龙,除了在市场上寻找一个新的替代者外,别无它法。微软是一个企业,一直以来虽然其竞争手段不令人恭维,但也毕竟没有超过商业竞争的大框架。因此,靠市场获得的也只能靠市场来剥夺。竞争的存在必须通过一个具体的竞争对手来体现,而Linux这个遵从GPL版权协议的操作系统乃至软件体系,其根基在软件行业中是第一个不依赖于某个企业的特例,因此也就根本不用在乎微软惯常采用的那些市场打压手段,所以IBM、SUN、Intel等等企业最终将自己的赌注下在Linux身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特别要提到的是,到了今年8月4日,IBM企业系统部技术策略副总裁Irving W. Berger(博格)先生第二次来中国并与笔者共进早餐时就简要地阐述了“IBM全面拥抱Linux”的战略:把Linux看作新一代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进化的关键,软硬件产品全面支持Linux,以Linux来补充完善IBM的UNIX战略,抓住Linux带来的新商机。博格先生认为Linux是继互联网、电子商务之后第三个可以改变世界的技术。
    虽然IBM的Linux战略最近才发布,但是早在两年前,它就开始有支持Linux的行动。IBM今年1月就成立了Linux部门,专门负责与Linux业界交流与合作。IBM四条服务器硬件产品线已全面采用Linux操作系统。IBM在S/390的Enterprise Server上安装Linux最是引人注目(笔者所在的中科红旗公司已完成了红旗Linux中文版在S/390上的开发)正在测试即将正式发布。在软件方面,DB2通用数据库、WebSphere、Lotus Domino、Lotus Notes、ViaVoice等,都已经支持Linux。
    IBM扩大其在欧洲的Linux投资,决定注入两亿美元资金,用于欧洲的Linux中心建设。IBM认为,Linux将在未来成为中国主流操作系统之一,它愿意积极推动Linux及其相关应用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今年8月31日,IBM亚太区副总裁Mark J. Hennessy在“IBM与Turbo、中科红旗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在亚太区也投入2亿美元,支持7个Linux开发中心,其中三个是北京、上海和台北。IBM也将在中国成立Linux部门,专门负责IBM与中国Linux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另一个对Linux社会至关重要的支持者是微电子和CPU芯片的霸主Intel的态度,人们都知道 “Wintel”,Windows与Intel,即微软与Intel的孪生体曾经统治几乎整个一个年代。现在可能是Lintel(Linuxx与Intel)时代的到来。
    1999年LinuxWorld大会中一个主题是对Linux的支持。展示会上,Intel的主席Andy Grove向业界传递了这样一条大家预料之中的信息:Intel未来的IA-64 Merced处理器和Linux的结合将成为下个世纪电子商务经济的骨干力量。
    在这次展示中,Intel第一次(以仿真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在该公司下一代处理器IA-64上运行Linux的情况。Intel公司副总裁Maloney还宣布IBM将加入该公司的Trillian计划——一项旨在将Linux移植到IA-64上架构上,由包括的Intel、SGI、VA Linux System和Cygnus等众多厂商参与的计划。同时,他还强调了Intel对开放源码团体的承诺——邀请那些能够参加基于Merced芯片Linux应用软件开发的与会者申请Intel风险资金计划的资助。
    今年4月,Intel在与中国国内包括中科红旗公司在内的七个Linux发行商的“建立Linux支持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诺支持中国的Linux发行版在包括IA-64在内的Intel芯片族上的开发和服务。后来又与中科红旗公司签署了在IA-64上开发适合中国用户使用的红旗Linux各种版本的协议。

    发布人:Crystal 来自:计算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