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资讯 - 转变Linux的思维模式

转变Linux的思维模式

  两年以来,Linux在服务器端的应用发展速度惊人,但讨论的焦点却总不离“源代码开放”,现实证明,Linux应用改变之所倚,并非这一指摘微软的口号,而是IBM、Intel等大公司的支持。在Linux应用已经得到突破性进展之后,再举着源代码开放这面旗帜已经有些不适宜,用另一种思维方式去考虑,也许可以让Linux的天空看上去更蓝。     曾经有一种体面的说法是,Linux操作系统是贯穿从低端到高端的全能运动员;换成另一种理解,也可以说,Linux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面临来自Microsoft OS和Unix的双面夹击。在没有足够“资金与实力”的年代,源代码开放成为Linux在操作系统挑战游戏里最大的本钱,结果也只是随着.com的泡沫潮起潮落。数十万“游勇”活跃于网络的热闹,难以化解Linux由于缺乏足够商业技术人才而无法“沸腾”的危机,相关的应用与维护一直差强人意——占领高地之后,如何固守城池成为新的难点,特别是当用户能够对NT死机给予宽容、而对Linux不兼容旧的硬件设备还耿耿于怀的时候。     当微软还作为巨无霸存在、高端被Unix把持,Linux只得在OS舞台上跑跑龙套。为了支持Windows的新版本,硬件厂商可以将新产品推出的时间后延,而对于硬件不提供Linux版驱动程序时,则话语就转变为“Linux对硬件不兼容”;而高端设备5个9甚至6个9的安全要求,则成为Unix掌控话语权的资本;用户的陌生感、厂商规模的微渺、版本的泛滥……诸多因素使得Linux只能在Windows与Unix的缝隙间游离,“Linux不是缺乏优点,而是缺乏展示优点的机会”。Turbo Linux中国总裁潘迪的话耐人寻味,就如同应聘简历中常常能够看到的那句“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个惊喜”一般,充满了被理解的渴望。     IBM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看准未来的趋势并担纲领导者的角色,看上Linux也不例外;当IBM宣称其产品“for Linux”时,Linux的春天迅速来临。     然而即便已经占领了大量的服务器端市场,Linux还是离人们的视线很远。在Intel和IBM等公司的驱动下,Linux的增长势头一发不可收拾,而在中层服务器上尝到甜头之后,Linux却依旧难以在桌面端和微软一决高下,因此,桌面端飘扬的旗帜还是Windows视窗, Linux在服务器端的攻城掠地,只有日益振奋的Linux厂商与那些看守网络的工程师们。     微软的庞大而难以撼动、用户的习惯与变更惰性、计算机生产厂商的战战兢兢与左右为难,稀释了Linux厂商在操作系统战场的荣耀。定势思维的趋势,使得Linux一直试图用社会学家曲径通幽的招法,以“寻根情结”涨Linux气势,不断上升内核开放的重要性。近期微软在美国与几个州达成的妥协协议,政府放弃针对微软垄断嫌疑的起诉,而微软将公布一部分代码。应该说,这一解决方式对于所有用户来说,是个好消息。而在Linux的支持者看来,这根本就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即便公布了90%,有10%的代码掌握在微软手中,还是一切等于零。”但是,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说,公开的数以百万行的Linux代码,了解起来也绝非易事,Linux在开放性上的优势又有多大?而面对Linux价格上的诱惑,比尔·盖茨在1998年一次谈话中的话更具实效,“在中国,人们不为软件付钱。尽管如此,总有一天他们会的。只要他们想用盗版,我们还是希望他们用微软软件的盗版。”     对照当前Linux的各种优势之论,另一种做法更值得期许:IBM今年10月9日与北京科委、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签订了关于Linux合作的备忘录,旨在帮助中国培养Linux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或许将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放弃对于“微软也要开放源代码”的短期诉求,而着力于Linux应用人才的培养,这种思维方式转变过来,相信Linux的步伐可以迈得更快、更远。

(出处:http://www.she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