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文化 - Linux和Windows之间的市场拉锯战分析

Linux和Windows之间的市场拉锯战分析


一是软件业巨擎微软,一是以IT巨头IBM为代表的Linux阵营,双方为了夺得更大的市场蛋糕,在政府采购、PC预装正版操作系统,以及UNIX升级换代等战场上,将展开全方位的拉锯战。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的一个主角--Linux,在其快速的发展进程中渐渐显现出了自己的软肋,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场世纪之战中,Linux能否撼动Windows霸主地位?我们开始置疑…… “我们天天都盼着Linux遍地开花。”一位Linux的从业者坦率地说。

Linux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1991年,芬兰大学一位毫不惹人注意的小伙子林纳斯@特沃德斯,仅仅为了兴趣开发出自己的操作系统--Linux。林纳斯做梦也不会想到,10年之后Linux开始挑战操作系统领域的传统巨人Windows和Unix。Linux对于我们来讲是一次机会,确实代表着一种激情和梦想。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有“Linux情结人”,热衷于Linux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要自由,不要垄断”。Linux作为与Windows平台相抗衡的另一种平台,显然有其独特之处。除了在服务器领域的进展,预装Linux的PC市场也快速增长。尽管其中很多会被用户卸载,但也说明Linux作为另一种平台正在崛起。1998年,Linux在中国开始倍受关注,三五年内,Linux将如何突破的乐观态度随处可见,很多人预测Linux将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出现供需两旺的火热局面,这给刚刚起步的Linux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令人遗憾的是,激情过后,Linux产业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形式一片大好,部分 Linux商家越来越举步为艰。中国的Linux企业,仍然难以摆脱“小、散、软”的痼疾,而有识之士倡导的“合纵”、“连横”,实现产业规模化,一直难以见到实际效果,为了增强竞争力,Linux厂商之间的合作、联合甚至合并可能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不得不做的问题。同时,Linux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人们开始置疑,难掩诸多软肋,Linux梦能否实现?

知识产权利大于弊

这两年,保护知识产权的旋风一浪高过一浪,这一情形对于Linux的最终消费者来说是福是祸?虽然,由于反盗版压力,国家对Linux有着特别的兴趣。但到目前为止,Linux的发明人明确声明,他拥有该发明的知识产权,享有原始发明所有技术内容的私人产权。例如,SCO公司就专利问题对Linux厂商提出侵权诉讼,给相关公司和用户带来了专利风险。“专利风险”已经成为全球普及Linux所面临的挑战,这是个不得不面对和需要克服的障碍。

近年来,很多IT厂商看好Linux的价值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如IBM就投资了超过数亿美元支持Linux的开发,并计划为开源项目免费提供大量专利技术。显然,IBM此举是为了对抗它在软件领域的头号敌人--微软,用扶植开源平台的做法来牵制微软的精力。 对此,微软(中国)公司战略总监潘迪认为知识产权问题是所有Linux厂商无法回避的。“软件知识产权是企业风险管理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潘迪说, “现在微软所有的客户都会从微软方面得到始终如一的保障,微软能够让自己的客户免除因第三方提起的知识产权侵犯诉讼而导致的法律成本。 据他了解,大部分Linux厂商都只能提供给它的客户部分保障,IBM虽然支持Linux发展,但是其给予客户的知识产权保障措施尚不明显。由于采用了GPL(通用公共许可)协议的授权方式,Linux近两年深受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GPL协议是确保开源软件开放性的一个公共协议,在此协议下,企业可以免费使用所有GPL软件,但必须将自己所作的修改无偿地反馈给GPL社区,以确保“源代码”开放。由于有太多的程序员将自己的成果放到开源软件当中,所以开源软件厂商无法保证100%的不侵犯商业软件的知识产权,很可能给用户会引发官司。Linux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可能带来的麻烦也成为 Linux产业发展的一个隐患问题。 Linux的兴起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许多公司利用开放源代码“赚钱”,从某种角度讲,这与自由软件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长此以往,Linux世界可能出现分裂,使“开放源代码运动 ”的发展方向出现分歧。即使是Red Hat这种依然坚持“开放源代码”原则的公司,也在使用许可中增加了许多限制性的内容,或许这是自由软件运动创始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而微软的最新战略是,向开放源代码运动靠拢,使Linux最大的筹码开始弱化。其实,知识产权问题不仅是Linux面临的问题,微软同样也可能涉及诉讼。但微软高就高在,他表态了,承诺负责产权的责任。这无疑给用户成了个定心丸。

由卖点变为弱点弱项

安全性和成本低原本是Linux的一大卖点,现在反成了Windows的一张牌。相对于Windows的商业软件模式,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对开源软件接触的面少,信息不对称,让广大用户对其性能的可靠性、安全性会产生怀疑。同时,由于缺少对Linux技术深入掌握的技术人员,维护成本相应增加。TCO(总拥有成本):对于比中小企业来说,Linux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想象中的成本优势。 Linux不是天下掉馅饼和提供了一顿免费午餐。什么是最好的系统?每个人说出来的最好的系统都不一样。那么什么是最好的系统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评价:

一是信息系统能否支撑企业战略。在选信息系统时,要考虑企业整体战略,不能仅仅为了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现在CEO已经更多地考虑领导一个高效、敏捷的企业,以便灵活地应对市场。

二是这个系统能否提供最佳效率。用户考虑提高性能价格比,但性能价格到底怎么比?从性能方面看,应该包括适应性、可用性、可扩展性。信息系统不仅要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还要对未知的问题进行预测和控制,同时这个系统应该从CEO到公司的临时工,从公司总部,到最末端的分支机构都可以使用。

用户在价格上主要考虑哪些方面?应该是TCO。它包括实施、集成、运营、维护成本。Linux以服务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做法也被指责TCO过高。第三方研究机构的研究也显示,目前Linux的TCO要远高于Windows系统,高整体拥有成本制约着Linux在中国的普及,是另一个必须跨越的障碍。 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在其报告中称,通过对Linux用户的长期调查,Linux平台的总拥有成本平均比Windows平台高出5% ~10%。因为初期的购买成本为零或很低,Linux被普遍认为是免费软件,但如果考虑到人员培训等诸多因素,免费软件并不便宜。一些用户认为,免费的 Linux肯定是“省钱”的,因此在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之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Linux等开源产品。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Linux本身虽然免费,但依然暗藏其他成本和风险,比如人员培训、支持以易用性。

在网络基础设施、打印服务器、文档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以及安全应用等企业常见的任务中,除了网络服务器外, Windows的总体成本均低于Linux,且相当可观:5年内降低11%~22%。很多企业在进行IT投资时,“更考虑首次采购成本而非总体拥有成本”。潘迪认为,对用户而言,IT投入不应该只是关注首次采购成本。IT的总体拥有成本不仅包括首次采购和执行成本,同时也包括IT部门工作人员的成本,以及在未来使用这个产品的时间内需要的所有其他成本。安全性:除了首次采购成本低,Linux 的“可靠的安全性”一直是个卖点。与Windows相比,Linux似乎很少发布什么补丁,受到攻击的事件也很少,在现在这种病毒肆虐、攻击不断的信息社会,似乎给人们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可是,业界人士认为,Linux的用户基数小,在攻击上被黑客忽略。随着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大,安全性将日益受到威胁。据说,伦敦安全机构Mi2g曾发布了一篇报告:Linux操作系统的记录最差。根据安全性,排名在前的是Mac OS X和BSD Unix,Windows排在第三位。这篇报告对2003年11月到2004年10月全球发生在永久连接的计算机上的235907起入侵事件进行了分析。其中65.64%的入侵事件是针对 Linux的。Windows计算机占所有记录到的入侵事件的25.19%,而基于Mac OS X或BSD的计算机仅占4.82%。Forrester则对Windows和Linux产品销售商在响应安全漏洞的措施与能力、安全漏洞的严重性以及在漏洞修补的彻底性进行了分析。 Forrester称:平均来说,在响应速度上, Microsoft 会在安全问题公开暴露之后的 25 天之内推出修补程序,Linux则是57天,最差的Linux公司高达82天。此外,Microsoft也是惟一能100%修补已公开漏洞的厂商。

兼容性:从用户反映的情况来看,Linux的兼容性问题比较棘手。例如,它与Windows应用软件的兼容问题。不少用户在苦于寻觅能够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甚至是可以在Linux上跑的最常用的Office系统。除了和其他操作系统之间的不兼容问题,Linux自身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兼容问题。因为Linux社区不断更新内核版本,基于不同版本内核编写的应用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出现需要拓展或者编译的问题。“Linux不如Windows,能保证所有的应用软件都可以通用,不同厂商、品牌之间的产品也面临着兼容性的问题。Linux很难快速解决兼容性问题,因为Linux推出的大量产品,并不是没有一个业界公认的标准。涉及到实际的应用,在“习惯”强大的力量下,用户更多倾向了 Windows。要知道,客户肯定更喜欢使用简单、易用、美观的软件。在大量应用软件已然建立在 Windows平台上后,微软成功解决了兼容性问题,也凭此不断开疆括土,在桌面系统称为霸主。所以,当Linux最为一个操作系统出现的时候,必然要求其配套的应用软件同步跟上,才能保证用户使用的流畅性。但是,在实际应用里,Linux的表现并不如人意。弱肉强食:“开放源代码”是继1995年网景浏览器之后,微软遭遇的最大挑战。不同的是,“开放源代码”运动获得了技术巨人英特尔、惠普、戴尔等的支持,业界已经认同 Linux是一个主流平台。再服务器领域,Linux也从最初的边缘应用开始逐渐往核心应用上靠拢。但很多电信和金融系统的用户,大都是在业务中的某一个部分使用了Linux,既没有在服务器端完全替代Unix和Windows,也很少在桌面上单独使用Linux。

大部分Linux都应用在了服务器端,特别是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非关键业务系统上。相比Windows过于庞大,资源、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率和进程消耗都太高的情况来说,Linux还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与刚刚兴起时相比,Linux世界的创新速度似乎有所下降,这是因为IT业的传统巨头纷纷加入战局,Linux在获得更强大发展动力的同时,免费与自由的优势正在减弱。自从IBM、惠普、戴尔和甲骨文公司投身发展Linux以来,小公司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同时, Linux目前尚不具备整合资源优势。到目前为止,仍支持“开放源代码”原则,并且能够保持赢利的纯粹Linux公司只有Red Hat。以上诸多因素阻碍着中国Linux市场的发展,同时,Linux人才缺乏,用户对Linux的认可和信任仍然不足等,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用户是衡量的标准

由于政府采购、大型银行SCO Unix的替换,以及电信,网吧等一些行业项目的涌现,无论对Linux还是Windows来说,巨大的市场空间,都值得为之一搏。将用户利益放在第一位,依然是Linux和Windows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面对Linux,用户的选择也日趋理性。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在选择Linux 之时都会提出:“你有没有产品路线图?你的下一个版本如何?何时会发布?” 也许企业用户不像政府考虑得那么复杂,也不会轻易相信商家的宣传,但他们要的是对自己最实用的、TCO最低的、安全可靠的、易用的产品,符合这些条件,他们就会青睐。否则,他们就不买单。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Linux的应用目前主要还是在服务器端,Linux的优势在于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那么与高端的Unix相比,Linux的低价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有人用“比Unix便宜,比Windows快、稳定”来概括Linux的特点。但也有很多用户透露,Linux在实际应用中感觉并不完全尽如人意,特别是在、稳定性、兼容性和易操作性方面表现不佳。尤其在桌面系统上,由于兼容性不好、应用技术的匮乏和使用人员的不习惯,很多人用“不爽“两字来形容。

例如,Linux虽然支持中文,但是对于中文环境的支持却不是很好,用官方的安装光盘安装完毕之后虽然是中文界面,但却没有中文输入法,而且中文字体不全,连Google中文的首页界面都无法正常显示。而要用户自己安装字体则需要修改许多配置。这些本该处理得很好的应用,却成为了用户的绊脚石。可见,中文问题是困扰计算机普及的问题。但为什么微软做得好?这并不是Linux技术力量不够?Linux是社区中生长起来的,不是一个公司,也多过传统意义上的软件产品,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再加上各国的力量不均衡,也难形成合力。而Windows是一个公司行为,作为商业软件公司,微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客户满意度,这样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钞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微软投入人力物力的最大的动力。

甚至有人骂:“现在很多Linuxer对Linux发展推广起了很大阻碍作用,他们自以为是,以花样、新奇的OS为荣。这样无形将使用Linux的要求拔高,卖弄自己的技术的同时,也排斥了大量的普通用户。” 于是,人们不得不承认Windows是至今最成功的OS,尽管收费,而且价格不菲。一个好的操作系统,就应该让人忘了它存在,去做该做的事情。为什么开源的比不过收费的?凡事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程序员的角度出发。因为程序是给普通用户用的,而如果假设每个普通用户都达到了程序员水平,不符合大规模普及的市场规律。

在IT业浸润了20多年,在开源软件和商业软件领域都称得上权威人士的潘迪说:“无论客户选择任何平台,只要客户进行详细的价值分析,包括TCO和价值回报。我相信,我们的获胜的机会很大。”说到客户的需要,他认为,物有所值、降低风险、投资保护、可预见性、供应商响应度以及易于使用六大部分。而供应商又需要什么?他说应包括投资回报、降低复杂度、质量控制以及客户满意度等。潘迪自豪地说,微软是基于商业软件模式发展的,它在集成创新能力,以及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协同工作、性能几大要素方面都居于优势地位。

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成为计算机市场的主流,技术公开和开放共享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Linux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具体答案,因而能迅速地被世界市场所接受。在国内,一直缺乏核心技术的Linux,能否胜任这样理想的重任?一直以来,政府也试图通过国家标准争取市场主动,甚至通过推行国家标准参与世界市场。

为什么这么多前仆后继的Linux公司,都没能动摇Windows的统治地位?可以说,微软的成功是对用户关注的成功,是产业链里全方位的成功。这一点,尤为值得Linux企业在竞争中深刻反省的。目前,中文Linux版本众多,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很少。在技术不成熟、不稳定和缺乏实力内容的情况下,但靠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和产业的激情与梦想在短时期内就能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和获得市场的青睐,前景不容乐观。中国软件协会副秘书长许建钢表示,我国Linux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Linux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应用软件,才会有更多的最终用户接受Linux,对于最终用户来讲应用是第一位的。

许建钢认为,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Windows的市场占有率远远大于Linux。作为国际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来说,需要对中国的信息化事业进一步予以支持,给我国用户更多的实惠。在Windows操作系统价格方面,在PC机预装方面,在打击盗版方面,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

编者注:

本文作者从Linux的诸多弱点和软肋以及windows的许多优点入手,分析了当前电脑操作系统领域 常见的两种操作系统的市场争夺情形。可以看出作者对Linux这种操作系统的优点还存在很大的不满。作者引用微软中国公司市场负责人潘迪的话,道出了Linux和windows两种操作系统市场竞争中的一些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