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文化 - Linux厂商遭遇新坎坷 知识产权被指成软肋

Linux厂商遭遇新坎坷 知识产权被指成软肋


《数字商业时代》杂志

在Linux产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和Linux市场增长的希望都被质疑的情况下,Linux的前途显得更加坎坷

  采访·撰文=徐昊

  在赛迪顾问于3月初发布《2005中国Linux行业报告》后,Linux业界爆发出一片不满的 声音。因为该报告中强调Novell在中国Linux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超过了所有本土和跨国Linux厂商。这一结果引发了强烈质疑。

  其实,Linux厂商对于市场份额排名表现得如此重视,反应出的是Linux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Linux厂商之间的‘大团结’已经开始出现裂痕。”一位业内人士感叹地说,经过了几年的艰苦发展,国内Linux市场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增长,微软在整个政府采购中还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各Linux厂商只好在现有的市场里尽力争得更多的利益,这让它们之间的竞争加剧,原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也不复存在了。另外在去年底,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一篇关于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知识产权问题的报告也向Linux产业泼出冷水,该报告认为Linux商业模式仍不成熟,甚至建议信息产业部考虑取消给予Linux企业的优惠政策。活得本就不易的Linux厂商似乎又遭遇到坎坷。

  商业模式不成熟?

  “开源软件这两年变化是很大的,过去人们往往把商业软件和开源软件区分开来,对于开源软件的认识含有一点宗教色彩,认为它是自由意志的表达。但是今天这种宗教色彩已经几乎没有了,现在的开源软件基本上变成了商业软件。”微软中国公司平台战略总监潘迪曾是国内Linux业界的元老级人物,三年前他离开了Linux事业转而投奔Windows阵营,被认为是Linux境况不佳的一个象征性事件。

  今天与记者再谈起对于Linux发展道路的看法,潘迪表示,现在的情况与三年前已经大不相同,在投资商们不耐烦的催促声中,Linux厂商急于实现商业价值,原来团结一致的开源“斗士”形象逐渐在淡化,商业利益才是它们最关心的问题。

  今天Linux的商业化努力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在服务器 操作系统上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现在已占据了超过30%的市场份额。中国的Linux市场也被认为深具潜力。但尽管如此,许多专家认为Linux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赛迪顾问总裁黄涌表示:首先,开放源代码专业人才缺失的现实造成对Linux的持续支持力度相对较弱,而目前国内很多Linux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限的政府资金支持,这不足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另外,Linux的产业链还不够完整,其增值服务能力较弱。这些都让Linux的前途表现得很不明朗。

  同时,原先Linux软件最有号召力的“开源”精神目前相对优势也不那么明显了。因为在“开源”大趋势的影响下,商业软件“源代码”开放也形成了潮流:不少商业软件企业开始改变其过去对源代码保密的态度,转而有条件地向特定客户“开放”源代码,例如:微软的知识产权许可计划, 苹果公司的Apple公共代码许可证,Sun的公共许可证以及IBM公共许可证等等。或许正是这些原因,才使得中国的Linux市场一直没有实现突破性的增长,从而造成Linux企业同类之间的博弈变得更加激烈。

  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那份报告中称,目前开源软件和商业软件两者不但共存于市场之中,而且又有某种彼此融合之势。“开源软件的制作者越来越多的因他们的工作而获得报酬,而商业软件的制作者也开始公开源代码以接受公众的仔细审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政策一定要倾向于开源软件是没有意义的。”尽管报告中的意见不一定会被信息产业部所采纳,但这也显示出Linux企业在政策层面可能遭遇到的风险,商业化的Linux要面对的问题看来是层出不穷。

  知识产权是软肋?

  近年来,很多IT厂商看好Linux的价值并给予大力支持。如IBM就投资了超过10亿美元支持Linux的开发,并计划为开源项目免费提供多达500项的软件专利技术。显然,IBM此举是为了对抗它在软件领域的头号敌人—微软,用扶植开源平台的做法牵制微软的精力。对此,潘迪认为知识产权问题是IBM和其他Linux厂商无法回避的软肋。“软件知识产权是企业风险管理里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潘迪说,“现在微软所有的客户都会从微软方面得到始终如一的保障,微软能够让自己的客户免除因第三方提起的知识产权侵犯诉讼而导致的法律成本。但据我的了解,其他Linux厂商都只能提供给它的客户部分保障,IBM虽然支持Linux发展,但是其给予客户的知识产权保障措施却不得而知。”

  由于采用了GPL协议的授权方式,Linux近两年深受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GPL(通用公共许可)协议是确保开源软件开放性的一个公共协议,在此协议下,企业可以免费使用所有GPL软件,但必须将自己所作的修改无偿地反馈给GPL社区,以确保“源代码”开放。正是由于有太多的程序员将自己的成果放到开源软件当中,所以开源软件厂商无法保证100%的不侵犯商业软件的知识产权,而这些侵权事件很可能会引发官司,给软件用户带来麻烦。据悉,欧洲一些城市的政府就由于顾虑这方面的问题,而放弃原来迁移到Linux平台的计划,改用Windows平台。Linux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可能带来的麻烦也成为Linux产业发展的一个隐患问题。

  除此之外,Linux以服务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做法也被指责其总体拥有成本(TCO)过高。计世资讯的研究显示,目前Linux的TCO要远高于Windows系统,有些应用甚至高出Windows系统成本41.3%。这样的高整体拥有成本制约着Linux在中国的普及,是另一个必须跨越的障碍。

  赛迪顾问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1亿元规模左右的Linux市场基本被Novell、中科红旗、Turbolinux和红帽四家厂商瓜分,整个市场仍然有30%的增长预期。在对市场份额大小的争执之外,该怎么去解决Linux发展的软肋问题更应该是Liunx厂商们的努力重点。

  中软集团董事长唐敏说:“发展Linux需要解决知识产权和商业模式两大问题。今后,开放‘源代码’软件会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中国的软件企业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