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Linux教程 - Linux业界 - 找寻不用Linux的理由

找寻不用Linux的理由

原文链接:http://www.ccw.com.cn/news2/software/htm2006/20060810_202490.htm

计世网消息   长期以来,《计算机世界》评测实验室一直在关注Linux在桌面和服务器领域的发展。最近,随着2.6系列核心在功能和稳定性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业界主流Linux厂商开始了主要版本更新举措。 为了帮助广大用户了解Linux发展和应用的最新情况,我们选取新近发布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10的桌面版和服务器版,以及两个近期颇为流行的便携式Linux桌面系统进行了试用和评估。

桌面篇

把Linux放上桌面

如果有个问卷调查的题目是:桌面系统是用来做什么的?得到的回答一定是五花八门,简单到“工作、娱乐、上网”,具体到“写文档、收邮件、看大片、听音乐、玩斗地主、聊天、下载、看书”等……因为桌面系统的功能已经深入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成员必不可少的终端。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用户使用的桌面系统是Windows,其中或许有些用户有过使用Linux的经历,但这恐怕多半是不愉快的回忆。即便是计算机爱好者,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兴奋期之后,也往往会放弃Linux而继续使用Windows。原因不外乎是“Linux不能运行QQ”、“Linux不支持我的数码相机”、“Linux不支持我的网卡”等,诸如此类。

不过,近5年来,在Linux厂商的努力和IHV、ISV的支持下,Linux在软硬件支持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Linux上运行Quake、连接QQ相继成为现实,但用户放弃Linux,往往只需要一个理由,有了Windows这个强劲且霸道的对手,Linux要想在桌面系统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不断完善自身,不给用户以离开的借口。

10年来,笔者一直在关注Linux,每隔两个月就会评估一下桌面Linux的进展,看看是否有可能用Linux来代替Windows,但每次都很快找到了不用Linux的理由。直到这次测试SUSE Linux 10,我依稀觉得,也许这是一个能长期使用的桌面平台。

用户体验

操作系统的趋同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Linux曾经是一个各种窗口管理器大行其道的环境,但为了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跟上人机工程学的最新进展,Linux厂商逐渐开始意识到,用Linux打造类似Windows的界面才是惟一的出路。

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10在这方面显然做得不错,基于GNOME的桌面环境(如图1所示)几乎找不出任何X-Windows式的痕迹,初始访问菜单甚至有了类似Windows Vista的界面,对复制和粘贴Windows式快捷键的支持也比较完善。在长期以来为人诟病的汉字输入法方面,SUSE无缝继承了苏哲开发的SCIM,能够支持智能拼音、五笔字形、自然码等主流音码和形码输入法,并拥有较高的智能水平。其他的相似之处更是不胜枚举:把存储卡插入读卡器,系统一样会弹出一个照片导入向导,如果用户忽略之,也能在资源管理器里找到相应的驱动器图标;基于Yast的软件更新程序的行为方式几乎和Windows Update一样。总的来说,用户几乎不需要培训,就能适应这个系统平台。


图1 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10的桌面外观

应用比拼

Linux和Windows比起来,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在系统安装完毕后,往往应用也都已经就绪。

其实Linux早已拥有大量杀手级的应用,只是在各种应用的有效集成上以及一些细节方面容易出现纰漏,而SUSE 10则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从系统中集成的各种应用来看,Evolution的功能决不逊色于Outlook,而GNOME赖以成名的GIMP和PhotoShop也是棋逢对手;FireFox一样可以添加Adblock、Session Save、Noscript等XPI插件,使用起来和Windows版本没有区别;GAIM的功能已经非常成熟,能够连接MSN、AIM、Y! Messenger、ICQ、Jabber和IRC,如果用户愿意DIY一下,甚至可以使用插件来连接QQ。除此之外,Helix Banshee音乐播放器界面很新潮,Acrobat Reader和Real Player也一应俱全,只是Totem视频播放器需要安装几个插件才能支持Divx的播放。

至于文字处理方面,OpenOffice.org Writer表现尚可。本文即由该软件编辑完成,测试发现与Word 2003完全兼容,文本以及格式都得以准确还原。

虽然Novell一再宣传的3D桌面竟然没有在有点过时的X300显卡上面配置成功,虽然系统附带的“字典”工具动辄会失去响应,虽然Evolution的“收发邮件”按钮上写的是“收取邮件”,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我不用Linux的充分理由。我确信,这确实是我使用过的最好的Linux桌面平台,一个我找不到足够的理由去拒绝使用的Linux产品。

Linux桌面随身带

提到桌面Linux,就不能不说说近来异常流行的便携式Linux,这类Linux发行版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随身携带的、轻量级的Linux桌面系统,集成浏览器、邮件客户端、字处理和即时消息等常用工具。

这类产品的两个典型代表是Puppy Linux(简称Puppy)和Damn Small Linux(简称DSL),DSL的界面如图2所示,这种发行版实际上是由Live Cd的Linux发展而来,后者的目的是在一张光盘上集成一个包括目录系统(rootfs)在内的全功能Linux发行版,供用户进行评估或用于系统修复,其典型代表是KNOPPIX。用户使用光盘启动后,不需要安装就可以使用Linux系统,可写入的文件系统通常在内存中,一旦关机,数据就会丢失。


图2 Damn Smail Linux的界面

而Puppy和DSL的目的更加简单,就是为了提供一个简单的工作环境,它们又被称做“名片式”Linux,这是因为它们的发行和运行介质一共只需要数十兆字节空间,可以放在一张名片大小的异形光盘中。它们与live Cd形式的Linux主要有两点不同:首先是更加精简,其次是它们在启动后,会将整个文件系统展开到内存中。也就是说,使用内存的一部分作为目录系统,这样的好处是免除了任何基于机械装置的I/O操作,使得运行速度飞快。

多年前,当Linux停留在“黑客工具箱”阶段时,可定制性曾经是Linux的看家法宝,用户在安装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每一个组件包,知道自己的硬盘每一KB空间用在哪里,使硬件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然而随着Linux走向普及,在Linux迅速发展和膨胀的过程中,这种可定制性被看做是提高易用性的障碍,因此在多数主流发行版中,定制细节被一再屏蔽。为了掩盖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的组件依赖性问题,越来越多的组件被加入,最小安装的系统映象越来越大,由此得到了Windows式的大而全,却失去了Unix式的精简和优雅。

而Puppy和DSL等发行版则又重新将Linux的可定制性发扬光大,在尽量小的空间里集成尽量多的常用功能,而在安装介质方面也将灵活性最大化。如果用户需要,它们也可以安装到硬盘上,它们都提供了脚本,使得用户很容易就能制作一个运行Linux的U盘,新版的Puppy Linux甚至能够支持Multi-Session的可写入光盘,为用户保存更改或新增的数据。

DSL在7月29日发布的3.0.1版本只有50MB大小,却包括了xmms(支持mp3和mpeg)、FTP客户端、FireFox Web浏览器、电子制表软件、电子邮件程序、英语拼写检查、字处理器、三个编辑器(nedit、nvi及类似emacs的zile)、xpdf阅读器、worker文件管理器、naim(支持AIM、ICQ和IRC)、VNCviewer、SSH/SCP服务器和客户端、DHCP客户端、PPP及PPPoE、Web服务器、计算器、Fluxbox窗口管理器、系统监视软件、USB支持,可以说至少提供了一个桌面系统80%的功能。如今,DSL在Distrowatch.org的关注度已经超过Debian位列第六,充分说明了用户的认可度。

对用户来说,使用这种系统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可以避免用户间的相互干扰,操作系统和数据都可以随身携带,但PC机却不必带着走,正常使用时不会对宿主机器硬盘上的数据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企业用户可以由此更好地保证信息安全性,因为不论机器在哪里,运行的系统环境是自己构造的,不必担心数据泄露,如果通过VPN拨入企业网,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看,这种小型系统的概念和瘦客户机、网络终端甚至Web服务的概念都有相似的地方。联想到Linux 2.6核心已经加入了大量网络存储相关协议的实现,如果用户今后不必再关心数据放在哪里,这种“小系统”的概念或许真的会大行其道。

需要指出的是,Puppy和DSL当前在中文化方面没有什么举措,但这并没有什么技术障碍,只是在现阶段我国用户和开发者对其关注较少,一旦这种现象有所改变,没准哪一天我们就能在中关村看到附送中文Linux U盘的品牌电脑。

稳健的SUSE

在众多的Linux发行版中,这次测试主要选择SUSE Linux有充分的理由。大约6年前,笔者需要在一台配备MDA单显的386 PC上安装一个Linux实验平台,当时先后使用了Red Hat Linux、Slakware Linux和Debian Linux的多个版本,但是都不能正常安装,无意中试了一下SUSE Linux 6.0,没想到竟然完全正常。

作为欧洲最有影响的Linux发行版,SUSE Linux多年来一直在稳步发展,即使在Slakware和Caldera悄然远去、Debian Linux步履艰难、Mandrake和Ubuntu异军突起的环境下,SUSE依然和Red Hat一起,保持着Linux市场中坚力量的本色。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成为IBM所选择的最重要的两家Linux全球合作伙伴。企业级市场一直是SUSE Linux的主攻方向,经过多年不懈地努力,SUSE Linux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被Novell公司收购之后更是如虎添翼。随着SUSE Linux Enterprise 10的发布,当前在DistroWatch.org网站,SUSE Linux的关注度仅次于网络人气新秀Ubuntu Linux列第二位。需要指出的是,SUSE Linux在保持系统的开放性方面也值得称道,一如既往地提供了核心源代码。

从本次测试的情况看,不论是桌面版还是服务器版,SUSE Linux Enterprise 10都表现出色,充分代表了当前Linux发展的领先水平。尤其是桌面版本,在易用性和功能方面几乎达到了可以向Windows XP挑战的程度。

服务器篇

SUSE一直是Linux企业级服务器市场的领先者。这次发布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10 Server虽然不像桌面版那样有明显的变化,但总体表现依然 值得称道。它是第一个完全集成和支持Xen 3.0的企业平台,Xen 3.0可使企业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工作任务。在安全方面,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使用了Novell AppArmor保护客户系统和进程应用级安全。同时在默认安装中,系统的防火墙策略被严格设置,采用了“默认安全”的方式,用户需要设置防火墙才能开放Web等服务。

当然,在Server方面,性能最为用户所关注。为此,我们使用Spirent Avalanche 2700C测试仪对SUSE Linux Enterprise 10 Server的Web服务器性能进行了测试,其静态页面性能、PHP动态页面基本性能以及MD5摘要算法计算性能分别如图3、图4、图5所示(各图中蓝色曲线表示尝试请求数,红色曲线表示失败请求数,绿色曲线表示成功请求数)。总的来说,其基础性能令人满意。


图3 静态页面性能测试
图4 PHP动态页面基本性能测试
图5 MD5摘要算法计算性能测试

服务器测试环境为华硕AP2400R-E2 2U双路服务器,配备2GB DDR II内存,双Xeon 3.0Ghz CPU(1MB L2Cache),73GB Seagate Cheetah 10k.7 SCSI硬盘。

工程师手记:脆弱的Grub

Grub是当前Linux中最为通用的启动管理程序,用来处理Linux核心的导入等工作,可以支持多系统启动的管理。事实上,我一直对Grub取代之前的LILO心怀不满,把它看做是Linux走向臃肿的表现之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认为这与当初LILO取代Syslinux不同,Grub并没有引入足够多的新功能,却为花哨而不实用的图形界面付出了复杂性的代价,所以总觉得它是不可靠的。

这次测试中的经历充分验证了我的忧虑,在桌面和服务器两个测试系统中,Grub不约而同都“掉了链子”。实验室的桌面系统测试环境需要同时测试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10和Windows Vista Beta 2,因此我选择了惯常的双启动,首先安装Windows Vista,然后安装SUSE。开始几天,二者相安无事,工作正常,然而有一次我需要测试Windows Vista的时候,发现系统无法正常载入。由于担心修复会影响前后测试的一致性,只好重新安装Windows Vista,而当我再需要测试SUSE Linux的时候,Grub已经被覆盖,而Linux被装在扩展分区的一个逻辑盘上,不能像主分区一样直接激活,只好选择修复。

服务器测试平台的环境要简单一些。原本是Windows Server 2003和Red Hat Linux的双启动环境,为了不影响SUSE Linux的测试,我选择在Windows Server 2003的分区,也就是第一个分区覆盖安装。然而,经历了两次正常启动之后,Grub开始显示“Grub Hard Disk error”,再也不能正常启动,于是也只能选择修复。

当然,Grub的修复并不太复杂。尽管手头没有SUSE Linux系统的安装介质,我用临时找到的一张Asterisk@HOME(基于CentOS 4.2)安装盘就在桌面平台上完成了修复。相对来说,服务器平台上的修复要困难一些,修复后的Grub只能引导Red Hat而无法引导SUSE,我只好在Red Hat环境下重新配置和安装Grub,使其能够引导SUSE。

算上服务器多次启动的时间,整个修复过程只用了不到20分钟。不过笔者是一个有超过10年Linux使用经验的专业人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修复的过程可能不会来得这么轻松,也许多数用户甚至不了解Grub是可修复的,而只好选择面对丢失数据的风险,重新安装整个系统。

为了帮助广大用户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迅速进行修复,下面列出Grub修复的一般过程:

1.找一张Linux安装盘,最好是Fedora、CentOs或者Red Hat系列的;

2.用光盘启动,在启动选项提示状态下输入Linux rescue,并根据系统提示选择默认操作;

3.进入命令行提示符后,输入chroot /mnt/sysimage;

4.运行/sbin/grub-install /dev/sda, 其中,grub-install的路径在某些发行版中有可能是/usr/sbin,/dev/sda是需要修复的硬盘,如果是第一块PATA接口硬盘,通常是/dev/had;

5.重新启动系统。